2023年10月29日,由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承办的第九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之“家校合作共育中的实证研究”分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场分论坛由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帆副教授担任召集人,邀请来自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常熟理工学院等高校的12位嘉宾线下分享以“家校合作共育中的实证研究”为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约1600人参与。
召集人杨帆副教授在专题发言中介绍了此次主题论坛筹备情况,指出家校合作共育是增强家庭教育功能、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路径,应以科研力量推动家校合作共育走向专业化、科学化,促进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论坛专家主旨报告环节由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何雨璇主持。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教育研究院汪雅霜副教授以《促进抑或阻碍:家校合作活动与家长学业参与》为题,从家长监督、家庭沟通、家庭陪伴三个维度分析家长学业参与,提出家校合作的各项活动对家长学业参与存在正向影响。他详细介绍了家校合作的各项活动和家长学业参与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提出思考,为什么邀请家长观看演出或课外活动对家长学业参与存在负面影响。
绵阳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侯小兵教授以《家长主义视角下家长对“双减”的认知、响应及支持期待——基于Nvivo对家长访谈的质性研究》为题,从家庭参与和家长主义两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提出要在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完善家长响应的支持体系。
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夏之晨副教授以《家校合作场景中教师评价素养是如何影响学生发展的——来自江苏省昆山市家校合作实验学校的实证研究》为题,聚焦教师评价素养的结构内涵、主要类型以及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机制等三个方面,认为在家校合作中,教师评价素养对于学生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强调了教师评价素养的重要性。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的张雅楠老师以《学生、家庭和学校对家长参与的影响——基于交叠互动影响模型的实证分析》为题,介绍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参与的影响因素,提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规模的合理控制不仅有助于加强家校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家长的参与度,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长参与的影响。
论坛的主题报告部分由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朱蓥彬主持,8名同学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汇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吴恩慈以《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家庭关系与校园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为题分享了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存在负向影响且城乡不同群体中留守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李菊以《从关注家庭教养方式到聚焦协同育人的转型——基于LDA模型的中国家庭教育研究热点分析(2012-2022)》为题,从实践、政策和理论三个方面介绍了家庭教育研究,建议从协同育人的视角进行家庭教育研究,构建指导体系。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郝以谱以《家校合作能否有效减少青少年受欺凌?》为题,介绍了家校合作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社会情感能力的作用下对于青少年受到校园欺凌的影响,提出应加强构建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共同体,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提高青少年的社会情感能力。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高玉彤、徐睿同学以《父母参与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一项追踪研究》为题,介绍了父母的参与行为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认为应明确父母参与的重要性并积极促进父母参与,同时增强父母参与过程中父母与儿童二者间的互动性。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朱行健以《家长和教师评价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基于多质多法统计分析》为题,指出在家庭和幼儿园的不同环境下,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在家长和教师的影响下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提出应进一步考虑情境特异性并采用多元主体评分。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昊璇、王曹仡超以《家长参与和教师支持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学业自我概念和积极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为题,探讨家长和教师在学业自我概念和积极学业情绪的作用下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学生的学业表现的建议。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钱永慧、何雨璇以《授权型领导对学生亲社会性的影响——基于“家校合作共育”行动的调查》为题,探究学校授权型领导对学生亲社会性的影响机制,提出学校应该积极推动授权型领导风格的转变,鼓励家长增加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共同推动学生的亲社会性发展。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舒琦以《家长视角下亲师关系与幼儿社会入学准备的关系:家长参与的中介效应》为题,提出从加强沟通和开展多样化的家校活动两个方面建立良好的亲师关系,将家长参与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和入学准备。
召集人杨帆副教授以《家校合作中的实证研究:理论、方法及其趋势》为题进行了总结报告,他介绍了家校合作共育的背景、家校合作共育研究的特殊性和未来趋势,他指出,当前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已经从过去以家庭教育为视角转至对协同育人的关注,家校合作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表现,还有助于推动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进步,并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为人们创造更为幸福完整的生活环境。最后,杨帆副教授对报告嘉宾、论坛工作人员和参会人员等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期待线上线下与会学者继续关注“家校合作共育中的实证研究”这一主题,共同创造更为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