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昊璇荣获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时间: 2024-03-28 作者: 浏览次数: 221

研究生国奖获得者经验分享——陈昊璇

1.你是怎样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与研究的思路呢?

教育学是一门以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为导向的社会科学。我平时会从热门教育话题、社会新闻、国家教育政策以及权威期刊最新刊发的文章中寻找选题,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自己感兴趣并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我确定选题的标准是这个研究问题在后续各个环节是切实可行的,并且能够对自己而言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我会遵循“扣题”“清晰”“扼要”三个关键词,围绕研究主题阐明主要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研究问题一旦确定好,我就会和导师商量如何制定研究计划。和导师共同讨论并确定研究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我们这样的学术新手,导师的点拨和指引能够带领我们快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

2.你在同时从事学生工作和学习科研的过程中有什么心得体会或者建议吗?


我把同时从事学习科研和学生工作作为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一个契机,希望自己在新的学习阶段拒绝躺平、有所突破。有三点心得:一是学习科研与学生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要学会在不同场景中实现能力迁移,将写作能力、逻辑关系、语言表达、计算机技术等等在不同场景中贯通。二是合理规划日程安排,可以根据优先级排好每天需要完成的事务,碰到高难度的任务时就要空出完整的时间专门攻克,把碎片化的时间用于解决零碎的、程式化的工作,尽可能缓解多任务挤占休息时间的问题。三是追求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我注意到在今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中,有许多人担任了学院分研会主席。这既佐证了科研学习和学生工作是可以兼顾好的,也提醒我们要从多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成长为具备综合素质的研究生。

3.在科研与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困难或阻碍呢?在情绪低迷或者遇到屏障时是如何调整的?

在科研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是普遍现象,要坚信遇到困难是在走“上坡路”。我建议在碰到困难和阻碍的时候,首先要会自己梳理问题前因后果并进行反思,将自己“悬置”在问题之外作为旁观者寻找问题根源。其次,要调整心态保持钝感力,遇到困难、受到批评时吸取其中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建设性意见和经验,而不是反复纠结挫败、悲伤等负面情绪和失败体验。还有就是要随时充电,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文献吸收养分、向导师请教开拓思路、外出游玩或运动放松大脑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重新恢复前进的状态。我的导师杨帆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在遇到悬而未决的问题时多看看电视或者读读名人传记,从别人的人生或者世界里丰富体验、寻找答案。

4.你最看重的人生价值是什么?你希望未来自己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人生价值是“被需要”,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可信、可靠、可用的人。我选择教育学这一专业并投入研究生会的相关工作,就是希望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能为身边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同学、朋友和我交流自己的遇到的难处或是向我寻求意见或帮助,还有老师们将一些重要的科研工作或者工作任务安排给的我时候,我都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生命意义和社会价值。

从大一开始,我就一直跟随导师杨帆老师从事教育实证研究,参与安徽省教育厅高考招生改革以及苏州市教育局等单位的教育评价项目,参与这些研究让我体会到一线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及自身专业所学的有效价值我希望自己未来能够成为一名和我导师一样兼具专业能力和教育情怀的好老师,能像导师一样把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专业知识运用到实处,能够将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教育现实场景结合起来,不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使自己成为一个被大家所需要的、能够为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的人。